当前,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建设,已成为我国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写照。上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区公布新增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网络主播、云网智能运维员等19个新职业。新职业加速涌现的背后,是蓬勃兴起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折射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活力。业以才兴、才以业聚,新产业和新职业深度融合,也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了新赛道。

  相较于经过多年发展、比较成熟的传统职业,一些新职业虽然在规模上快速壮大,但仍存在培养链不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评价标准等短板,亟需强化配套的人才系统培养、职业标准制定、技能等级认定、劳动权益保障、晋升激励机制等配套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新职业人才队伍质量,推动新职业和人才双向奔赴、双向成就。

  必一运动

  突出系统集成,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细看今年公布的19个新职业不难发现,数字职业、绿色职业、新型生活服务职业加快涌现的特征更加明显。加强产教融合,有助于形成产业孕育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要坚持以产引教,推动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参与主体共同建设虚拟教研室,设计开发专业基础课程类、实务类、思政类等教学课程,按需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实际需求精准匹配,进一步提升新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坚持以教促产,高校应结合新职业发展所需,将相关知识、技术、工艺等素质能力整合于教学课程之中,形成与产业相契合的教学内容,切实提升课程的社会服务性,为新职业发展蓄力赋能。

  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新职业塑造新优势。当前,新职业为社会人才储备体系增添了新元素,推动了人才结构多元化发展,但一些新职业在服务能力上存在短板,如网络主播行业,面临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急需制定出台一系列新职业发展标准规范,教育引导从业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纠偏,切实维护新职业从业人员形象,持续提升新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辅助内容审核,加强对网络直播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维护创作者权益,为新职业人才尽其所能提供新舞台新赛道。

  必一运动

  完善配套制度,推动新职业规范化发展。随着新职业日益受到高素质劳动者关注,个别不法机构趁机乱收费、滥发证,不仅严重损害劳动者权益,也不利于新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也提醒我们,在加快制定新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应及时出台新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深入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企业广泛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动态发布新职业人才薪酬价位信息,研究建立新职业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进一步增强新职业岗位吸引力,让新职业有干头、发展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