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日,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为主题,汇聚国内顶尖科学家、前沿探索者、新锐创业者、杰出企业家、资深投资人等领域精英,共同探索AI赋能下等医工交叉无限可能。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本届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指导,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北航天汇孵化器五家单位联合主办。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1)

  图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龚维幂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发表致辞,表示,医工交叉融合发展是形成医药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作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医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一是以任务为牵引,鼓励医院和高校联合开展临床导向、医工交叉的创新医疗器械早期开发。二是加速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试点,探索“医院+孵化器+承载区”模式,推动成果批量转化落地。三是加强创新与“三医联动”协同,依托重点品种清单,市级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握手接力”,全流程服务创新药械发展;在数字医疗等新兴领域布局监管科学创新,加速产品上市进程。他表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着力构建优良的创新开放产业生态,推动医工交叉、数字医疗等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2)

  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娄毅翔在致辞中表示,“医工交叉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正重塑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再创新、再发展不仅是传统医疗健康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朝阳区作为医疗资源汇聚的高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已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医工交叉创新产业的发展。未来,朝阳区将持续深化产业生态建设,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医疗产业生态体系,期待与各方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激发创业活力,为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3)

  论坛活动期间,“2024医工结合创业精英赛”颁奖典礼成功举行,共有七大新锐项目荣获嘉奖。这些项目涵盖了医疗设备研发、智能化医疗解决方案等多个细分领域,为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创业树立了典范。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4)

  承接大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开启更多医工创业新星的成长之路。“医工结合成长营”,于论坛期间正式启航。此成长营深入洞察初创企业及创新团队的实际痛点、需求,致力于搭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平台,助力医工创业新星的茁壮成长。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5)

  图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罗森博特董事长王豫 作为专委会代表发布

  会上,《2024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正式发布,为医工产业的发展新风向提供指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罗森博特董事长王豫作为专委会代表发布,共揭晓十大科技创新方向。涵盖了诸多前沿且关键的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大模型、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机器人、创新生物医学影像、自动化实验室、数字疗法、AI辅助制药、生物3D打印与再生医用材料、基因编辑、中医现代化等尖端领域。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6)

  在论坛的“前沿趋势篇章”中,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洪晶,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等专家与企业先锋,分别围绕“眼科医工结合创新探索与实践”、“医工交叉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思考”、“大模型时代的AI医疗变革”、“重塑:如何疏通“医工+”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等话题,为与会者奉上一场思想盛宴。

  未来,北医三院眼科计划在新型活体显微镜成像技术领域深度挖掘潜力,利用高分辨率成像、实时动态监测等先进功能,对眼部微观结构和生理病理变化进行精准剖析,从而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效果监测提供关键依据。在可穿戴设备方面,将致力于开发如智能隐形眼镜等创新产品,通过实时且持续地监测眼压、泪液成分、眼肌运动等多项眼部健康指标,以便及时察觉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眼部健康管理方式。

  Bsports必一体育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7)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在《医工交叉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思考》主旨报告中,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提出,当前高技术医疗器械创新仍面临四大痛点问题:医工交叉理解与突破难度大、投入大、周期长、准入有挑战。走出实验室,探索医工交叉成果的成功转化,必须从成果评价、模式创新、团队组建等维度深入思考。

  与此同时,未来医工交叉成果的可持续成长,还应尽可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可以从有影响力的工科与临床大PI合作为起点,开始创新创业;从基础技术与核心部件的持续突破为锚点,构筑产品竞争力;从规模化的高频应用或耗材开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从一带一路的出海探索开始,获得利润与影响力。最终,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各方助力下实现创新发展。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8)

  在题为《大模型时代的AI医疗变革》的前沿分享中,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指出,医疗改革的核心是从以医院为中心走向以居家为中心。而AI技术的发展将为医疗资源的下沉提供强大助力,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远程管理为例,如疫情期间美国通过远程患者管理(RPM)项目,利用远程监测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和电子健康记录,使医生能够远程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等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及时的医疗服务并获得相应报酬,在减少医院访问、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慢病管理、用药指引以及预防早筛早诊等工作的有效进行,还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也显著提升了医疗效率。

  王小川认为当前AI医疗有望达到类似自动驾驶L3级别的成熟度,即机器在辅助医生决策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生成完整的诊疗方案,由医生进行确认。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模型在医疗辅助领域的应用前景相较于无人驾驶更为广阔,可以很好地放大医疗资源价值,特别是应用于基层医疗中,大模型技术能在辅助医疗决策、提升诊断准确性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有望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积极改变。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9)

  在《重塑:如何疏通“医工+”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的圆桌讨论环节,北航科技园副董事长、北航天汇孵化器董事长、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理事长李军作为圆桌主持,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北京市产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姜雪,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博导、智能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专家段星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侯增广,北京金科君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管弦悦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大家深入探讨了医工融合的痛点堵点、科创经纪人的运作方式、医研企融合模式、医工领域发展趋势等诸多议题。嘉宾们表示,应加强医工融合意识,打破“认知差、时间差”,用好用活科创经纪人队伍,以稳健创新发展的根基,推动产业化应用,形成创新发展视角下的“科研+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10)

  在论坛的“AI+医疗器械篇章”中,北京联影智能影像技术研究院智能影像诊断研究所所长钱真、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送根分别就各自细分领域中的重点探索进行分享。

  在《启智能蝶变,见医疗未来》的主题演讲中,北京联影智能影像技术研究院智能影像诊断研究所所长钱真深刻剖析了AI医疗领域的现状。他指出,一方面,AI技术的发展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通过高效整合数据资源,AI能够提供全面而综合的解决方案,覆盖影像科室、临床科室等多个科室,涉及脑、心、胸、肿瘤等多种疾病,以及CT、磁共振、DR等多种模态的诊断、治疗、随访和科研流程。目前,AI已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并获得了相应的认证。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11)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Bsports必一体育

  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智慧”创新》主题演讲中,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送根深入探讨了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态势。他指出,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中美两国在临床应用、准入许可及上市时间方面存在差异。当前,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展现出巨大的规模与迅猛增长的态势,国外市场以大企业并购为主,而国内市场尚未成熟却已进入红海,创业生态需要注入更多关注。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12)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医工融合:创新路径与产业化探索》的圆桌论坛环节,由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王彬彬担任主持人,与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北京科创公司总经理吴夏,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海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永,纳通研发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段红平,北京透齿济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孙柯共同探讨医疗行业投资逻辑、医工融合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如何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等议题。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13)

  在论坛的“AI+大健康篇章”中,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院长王静,小米集团可穿戴产品部总监雷晓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磁科技联合创始人丁铭,分别围绕“认知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探索与应用”、“为生命护航:可穿戴设备主动健康干预技术现状与展望”、“量子精密磁场传感及医疗应用”等角度,进行医工融合的深入探索与分享。

  王静认为,未来大模型还需重视硬件平台的支撑作用。人工智能及医疗应用场景的发展需共创生态繁荣,以实现更大发展。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14)

  未来,可穿戴设备将向综合分析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助力构建主动健康管理体系,实现从预防、评估、运动指导、干预到多方合作健康服务的闭环,为用户带来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15)

  在《量子精密磁场传感及医疗应用》主题演讲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磁科技联合创始人丁铭,生动地阐述了量子精密磁场传感这项前沿技术如何紧密贴近人们的生活,并在生物医疗、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丁铭教授强调,量子磁场传感技术凭借其超高的灵敏度,能够探测到极其微弱的磁场变化,这一特性为生物磁场探测技术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为医学功能性影像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16)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在《银发经济:跨界合作共筑智慧康养生态体系》的圆桌论坛环节,由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北航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医工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陶春静担任主持人,与中国技术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刘利军、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马骋、北京华视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夏超然、智珑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寒、 维尔迈(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董春宇共同就银发经济下的智慧康养生态体系创新体系打开思路。

  但该领域已展现出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高达10%的年增长率。未来,通过建立政产学研医合作平台,深化医工融合,精准对接临床需求,智慧康养产品将有望得到不断的创新和普及。这一过程将有利于推动智慧康养生态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集智聚力AI+开启医工交叉新时代!第五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成功举行(图17)

  过去五年里,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持续发挥着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创新交流的关键作用。未来,愿能够与行业伙伴继续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贡献不可或缺的医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