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ext
近年来,我市精准施策不断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市各地通过不断创新送岗模式,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提高数字技术参与度等有效方式,为用人单位觅贤才提供极大便利,为求职者在昌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支持。
我市通过百场校招、春风行动、洪漂人才荟、就业“职”通车、5+2就业之家、零工之家等强化就业服务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并实现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日前,安义县2025年首场“洪漂人才荟”芳春游园招聘会在鼎湖镇千亩油菜花海观景点浪漫启幕,创新打造“踏青+求职”的引才新模式。活动现场,晶安高科、众和化工、辉煌铝业等20家优质企业“摆摊设点”,提供技术研发、电商运营、技能普工等450余个就业岗位。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配套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直播带岗区,同步推送岗位信息,求职者扫码即可投递简历。东胜铝业行政部黄经理表示:“我们这次带来了26个技术岗位,春季景点里的招聘会吸引了更多年轻人。”
据了解,2024年,我市已经开展各具特色的“洪漂人才荟”系列招聘活动184场,组织单位4613家,提供岗位9.53万个。
“我们公司此次带来了100多个岗位,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层次,开出了最高50万元的年薪。”日前,青山湖区在天津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举办2025年春季“百场校招”活动,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事专员熊超希望能够引进更多与钢铁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两场赴外地高校招聘活动,青山湖区共组织了40家重点企业参加,吸引了两所高校2030余名毕业生踊跃参与。2024年,我市举办“百场校招”活动2220场,共组织企业12.85万家,滚动提供就业岗位399.96万个,2023—2024引才年度共吸引14.49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就业创业。
除“5+2就业之家”、零工之家、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等就业服务平台外,中国南昌人力资源产业园持续升级,入驻机构达271家,服务用工人数130.44万人次。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87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846人。
为实现从“输血”到“造林”,从找岗位到创造岗位的“质变”和“裂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我市打造活力型“创在洪城”生态圈,通过一揽子扶持政策,创新培育和激活更多经营主体,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的创业指导,还能结识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共同交流成长。”位于东湖区的豫章1号的青年创业者吴双说。我市开展系列“创在洪城”系列活动,充分利用高校5+2就业之家、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园区以及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根据各场地的特点和受众需求,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创业沙龙、创业公开课、创业集市及成果展等创业展示交流活动。同时,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现场答疑等创新互动式教学,激发学员潜能,为更多创业者实现梦想提供有力支持。
“我已经是第二次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了,如今有了‘5+2就业之家’小程序,动动手指,在手机上就能完成申请,实在是太方便了!”湾里管理局招贤镇红星村农家乐的老板说。为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湾里管理局大力实施农村创业者返乡创业“资金护航”工程,自主创业的返乡入乡农民工首次创办企业或申请个体工商户,经营一年以上可申请领取5000元补贴,同时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最高30万元的担保贷款,配套实施贷款利率50%的财政贴息。我市依托“5+2就业之家”线上平台和创业“不拐弯”服务,让创业者享受申请、受理、审批、放款一站式服务,2023年至2024年,我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1亿元。
在背靠漫和城智慧农贸市集的南昌市漫和城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培训、企业孵化、经营服务、技能实训“四位一体”综合性创业就业服务一应俱全,基地以“数商兴农”结合模式,扶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电商直播、文娱科技、零售百货等多业态。在太平镇文化创意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了以太平心街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周边餐饮、酒店、特色小商品市场、旅游服务业等业态汇集,带动5000余人就业,全年旅游人次突破650万,旅游经济收益11亿元。
为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经营主体,实现创新、创业、就业良性循环,我市目前已培育数字经济等行业性创业孵化基地4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0家,累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47家,孵化创业企业1500余户;举办的“洪城创业培训十佳讲师大赛”等活动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
为解决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降低求职招聘成本,提高就业匹配度,我市顺应数字化浪潮,对劳动力资源展开摸排,当前已掌握超320万劳动者就业状态、培训需求、求职及创业意愿等数据,共给15.4万名求职者精准投放了50.8万条岗位信息,并发送短信推介岗位。
“刷个脸就能找到工作,太智能了!”在青云谱区就业之家旁的“零工微市场”,居民刷身份证即可进入24小时自助求职舱,一键完成登记、查询、政策兑现等全流程服务。就业困难群体数据实时同步至社区网格员终端,结合上门摸排,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43岁的罗丹因年龄大,求职屡屡碰壁,社区网格员主动上门对接,最终助其找到工作。
无独有偶,居民小徐通过就业之家平台报名参加技能培训后,顺利找到工作。小徐激动地说:“在就业之家平台上报名参加培训非常便捷,培训合格后,我在就业之家的推荐下获得面试机会,成功入职。”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今年全新推出“洪城就业通”平台,通过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创新理念,对收集到的企业需求和求职者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智能匹配。
“我刚刚通过‘洪城就业通’自动生成了一份简历后,就直接在线上投给了意向企业,顺利的话还可以安排现场面试!”在南昌西站举办的“洪漂人才荟”招聘会现场,不少求职者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通过“洪城就业通”微信小程序自动生成简历,平台还能进行智能分析推广,协助求职者将简历推送给企业。多措并举下,我市不断健全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用心做实做细就业服务,让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全市拼经济、挑大梁保驾护航。(记者 徐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