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创新创业“新力量”,激活发展“新动能”。5月13日,以“让创新不孤单 让创业变简单”为主题的“科学家·创业者·陪跑人”交流对话会在重庆科学会堂举行,两百多位嘉宾汇聚一堂。会上发布了重庆市人才创新创业“金牌陪跑人”队伍建设方案;举行了重庆技术转移学院揭牌仪式和海内外优质项目入驻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的签约仪式;活动通过搭建科学家、创业者、陪跑人跨界交流平台,共同探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本次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及重庆工商大学共同主办。

  2024年,重庆大力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改革,着眼破解人才创业供需对接难、风险管理难、早期融资难、资源链接难“四难”困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体系化打造技术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投资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四支“陪跑队伍”,率先走出一条以“陪跑”人才牵引资源精准配置的人才创新创业赋能机制。

  今年,重庆聚焦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2.0版,在四支陪跑队伍基础上迭代升级推出“金牌陪跑人”政策举措,从评价、使用、激励三个方面予以精准支持。特别是首次将实绩突出、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的陪跑人体系化纳入重庆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并享受相应服务,激励金牌陪跑人专业陪、安心跑、成就人,带动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重庆工商大学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领导共同为重庆技术转移学院揭牌。重庆技术转移学院由重庆工商大学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依托重庆金融科技研究院共建设立。学院创新构建“两段式、双通道、多导师、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通过系统化制度设计,构建“政府指导+高校实施+行业协同+国际对接”的运作机制。

  重庆技术转移学院的成立,标志着重庆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科创金融与技术转移方向研究生学历教育,致力于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人才创新创业“陪跑队伍”摇篮。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重庆技术转移学院将招收首批科创金融与技术转移方向硕士研究生,为国家关键领域输送创新人才。

  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愈发重要的背景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成为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纽带。重庆技术转移学院为重庆乃至全国人才创新创业‘陪跑’队伍建设搭建了新平台,通过创新构建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配国际化、高端化、市场化需求的复合型陪跑人才,助力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活动还邀请行业嘉宾,围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人才、发挥“金牌陪跑人”作用开展深入的交流对话。对于如何做好“金牌陪跑人”,专家们分别以简短的三句话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莫鹏认为,作为“陪跑人”,首先要做到能长期坚持,每个行业都需要三到五年,其次找到好的方法论,第三是围绕行业、企业、场景的不同不断精进,创造价值。

  上海零号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刚强调,“陪跑人”一是要明白身份不是定式,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可以随时切换;二是要善于理解变化,要不断去了解大趋势和环境的变化;三是要站在事物“中央”,持续坚持,超乎想象。

  Bsports必一体育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锦看重的是“陪跑人”的耐性,他心目中的“陪跑人”要有勇气克服遇到的任何问题,不管顺境逆境都要持之以恒,面对困难要能坚持、坚持、再坚持。

  重庆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陈结教授对“陪跑人”提出三个“转化”要求:一是思想转化,从经理人思维到合伙人思维;二是身份转化,从管理者到开拓者;三是资源转化,将自身的政府、社会资源转化到企业中去。

  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德胜则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对“陪跑者”提出要求:一是提升链接能力,“陪跑人”个人认知非常重要,需要多和企业家、投资者、科学家打交道,用更新的认知去内化企业;二是锻炼下场的能力,“吃过猪肉”和“看过猪跑”是两码事;三是具备方法论和实践融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