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看过来!安徽共青团的“就业创业大礼包”里藏着你的“位”来
当毕业季的骊歌再次响起,数百万大学生怀揣梦想踏入社会洪流,就业创业成为他们人生航程的关键起锚点。这不仅关乎个体命运,更连接着国家发展的活力与未来。如何有效托举青年梦想,精准助力他们扬帆远航?这是时代之问,更是团组织义不容辞的时代担当。
曾几何时,共青团在青年就业创业语境中,或许更多意味着政策宣讲、信息集散。然而,当我们深入观察当下共青团帮扶青年就业创业的生动实践,一幅截然不同、充满温度与活力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其背后,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强作风、转观念、改模式,共青团正以崭新的姿态,从青年成长的“引路人”加速转型为与之并肩同行的“奋斗伙伴”。为此,2025年第14期《中国共青团》杂志推出专题《从“引路人”到“同行者”:共青团就业创业服务新实践》。
本期微信公众号“中国共青团杂志”推出《青年学子看过来!安徽共青团的“就业创业大礼包”里,藏着你的“位”来》,报道团安徽省委的生动实践。
一处青年阵地,就是一扇青年感知城市温度的窗口。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商圈与居民区的交界处,一座三层的玻璃幕墙建筑——包河区菊园社区海悦青创空间仿佛镶嵌在马路边的透明琥珀,不期然向里轻轻一瞥,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实践便生动地映入眼帘。
走进青创空间,你能在门口的宣传栏和电子屏幕上了解到附近的就业信息;向里走,创业孵化区正举行沙龙分享会,这是团包河区委开展“新伙计划”的一剪缩影。通过对商圈与住户群体每月一次的摸排走访,团包河区委联动菊园社区,将以查令84号咖啡馆等为代表的创业者从服务对象延展为工作力量,定期邀请青年创客们为辖区青年开展职业技能分享。这里不仅是青年的社交圈分享地,还是寒暑假青年学子返家乡实践的“知行学堂”。每逢暮色降临,青创空间的玻璃幕墙便化作一幅流动的画卷,奋斗的青春身影拓印在夜色里,抬头望去,便是一张共青团递给青年的“立体名片”。
以青创空间阵地为依托,繁华的商圈也能成为共青团助力青年创业的舞台。2025年4月30日,由团包河区委、烟墩街道团工委指导,菊园社区、中海地产合肥公司联合主办的“非遗有戏 邻聚艺堂”青创文化主题活动令人印象深刻。伴随着青年传薪者志愿服务团悠扬的唱腔,黄梅戏《夫妻观灯》经典选段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水袖轻扬间,十多个融合传统纹样的非遗节目轮番上演。商圈里,团包河区委与菊园社区还为青年创客搭建了免费的产品展示区,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摊位前驻足流连。共青团助力青年就业创业的实践就蕴藏在“文化展演+文创市集”的创新场景里。
“文化展演不仅是为了展示非遗之美。”菊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浩解读道,“团包河区委与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展演中的青年志愿者大多是该校艺术学院刘琳琳老师工作室的成员。我们的青创活动正是为青年创作者搭建起一座通往市场的桥梁。”
对于在校青年学子而言,青创空间更是一座赋能未来的“实践练兵场”。在这里,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青年学子通过亲身参与基层治理,在解决一件件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社区“琐事”中,潜移默化为未来走向职场奠定着坚实基础。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最初空有热情却不知如何与居民、商户沟通的青年学子,不少已成长为能够独立策划活动、精准发布信息、深入调研住户需求的社区“青力量”。
放眼安徽大地,青创空间只是安徽共青团多措并举、助力青年就业创业的一个侧影。或许是自2004年起便开始打造的“春暖皖江”就业服务品牌,又或许是近年来聚焦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和未稳定就业社会青年举办的“直播探岗”……当你亲身走进这片土地,从更多服务中接到一张张安徽共青团助力就业的“青春名片”时,便已悄然成为了这场青春与城市双向奔赴的传递者。
《中国共青团》杂志:类似合肥市包河区菊园社区青创空间这样的阵地在助力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团省委推出了哪些举措,扩大青创空间阵地对于青年就业群体的覆盖面?
团安徽省委:今年,团省委依托青年之家、青创空间等基层阵地,按照打造样板、开展交流、指导试点的思路,在全省打造一批集青年就业信息推送、职业能力提升、创业产品展示、社交扩圈分享、感知城市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面向基层一线青年就业服务平台。年初,团省委在合肥市示范打造了2个青年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各团市委负责同志等开展参观学习和动员部署。上半年,指导7个试点地市各打造一个市级青年就业服务平台。目前,正指导各团市委和每市一个县级团委分别打造一个本级青年就业服务平台。
《中国共青团》杂志:2025年安徽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行动包含哪些系列特色活动?就业帮扶活动的对象主要聚焦哪类群体?
团安徽省委:聚焦高校毕业生,持续打造“春暖皖江”就业服务品牌。上半年,先后走进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大学等6所高校举办招聘会,报名企业740余家,提供对口岗位2万余个,2.1万余名大学生进场应聘,同步开展“简历义诊”等活动,2025年团中央“千校万岗”示范招聘会在安徽成功举办,系列活动被央视《朝闻天下》等央媒报道。
聚焦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和未稳定就业社会青年,在积极打造共青团青年就业服务平台的同时,走进部分重点企业举办6场“直播探岗”活动,累计直播浏览量超25.1万人次;开展1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网络招聘会,直播浏览量超2.1万人次;在芜湖市举办1场社会招聘会,110家企业提供岗位4000余个。
《中国共青团》杂志:在对青年学子进行就业帮扶方面,安徽共青团的优势是什么?
团安徽省委:团安徽省委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帮扶工作,自2004年开始打造“春暖皖江”就业服务品牌,逐步拓展为服务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一是搭建青年交流平台。推动青年学子交流营等工作纳入省委“人才安徽行”方案,大学生实习见习、“青年学子家乡行”等项目纳入“百千人才安徽行”方案,联动开展“青年学子家乡行”等活动540余场次,近6万名大学生参加。二是加强就业引导帮扶。举办安徽省模拟面试大赛、青年学子职场体验营、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事迹分享、优秀退伍大学生事迹分享等活动,实施困难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三是强化实践育人功能。联合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实施2025—2026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遴选1067名大学生赴新疆、安徽等15个省份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
《中国共青团》杂志:对比学校,团省委帮扶学子就业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团安徽省委:一是链接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广泛优势,主动加强和省台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单位合作,构建团省委牵头、省直相关单位支持、高校团委配合、省青联和省青企协参与的工作格局,指导全省各级团组织广泛协调募集岗位,持续扩大岗位供给。二是注重思想引领。每场“春暖皖江”招聘会,都会同时举办“出彩人生‘就’在基层”大学生就业引航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邀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优秀青年企业家代表分享创业故事,激发青年奋斗精神。三是拓展帮扶范围。通过打造共青团青年就业服务平台,举办社会招聘会、网络招聘会和“直播探岗”活动,将就业帮扶工作对象由高校毕业生拓展到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和未稳定就业社会青年。
团安徽省委:一是加强创业培育。累计发布大学生返乡创业奖补项目248个,拨付奖补资金1240万元。2024年,为皖北青年创业资金贷款贴息565.25万元,撬动各类青年创业贷款近3亿元。省市县三级团组织联动举办“青创会客厅”220余场。邀请中青企协、长三角地区省级青企协来皖开展青年企业家地市行活动4场。二是注重赛事孵化。积极发挥揭榜挂帅机制效能,确定“擂主”团队71支,50个项目达成实质性合作。2024年“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吸引10万余名大学生报名,“星火杯”大模型应用创新赛吸引14个国家533所高校的1656支大学生团队参赛。三是实施示范引领。通过选树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青年典型,发掘一批青年创业代表,举办宣讲分享活动。加强青年科学家、青年艺术家、青年新农人培育支持工作,深化实施“非遗青年传薪者”“青年创客汇”“街巷·再生”等项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