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新生儿差距太大:日本68万韩国才23万中国令人意外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中日韩三国的新生儿数据揭开,日本68万,首次跌破70万,比预测提前14年。
韩国23万,虽九年来首增3.6%,但是0.72的生育率仍为全球最低,韩国为此进入“人口国家紧急状态”,日本连续13年人口负增长。
这些数字背后,是生育成本、观念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那么与这两国相比的中国又是多少呢?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降至68万,较政府预期提前14年跌破70万关口,生育率仅1.15,再度刷新历史最低纪录。
在东京,街头老年人口占比显著上升,而幼儿园则普遍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班级规模大幅缩减,5人左右的班级已较为常见。
日本年轻人生育意愿低迷,核心原因在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在东京,一套小型公寓购置成本通常达数千万日元,年轻人即便持续缩减必要开支,也需积累十几年才能筹足购房资金。
养育孩子的成本同样高昂,从婴幼儿时期的生活用品到大学阶段的各项费用,累计支出极易突破千万日元。
日本职场的长时间加班现象已成常态,这使得年轻人缺乏婚恋所需的时间,生育自然更难提上日程,日本女性在生育后,常面临社会层面要求其辞职回归家庭育儿的隐性期待。
但当下,多数职业女性不愿为迎合传统家庭角色,放弃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为改善这一状况,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将每月育儿津贴从1万日元上调至1.5万日元,延长产假期限,并增加托儿所建设投入。
不过,这些政策未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育儿津贴数额相对育儿总支出差距较大,难以切实缓解家庭压力。
在此背景下,部分年轻人选择降低生活期待,更倾向于选择无育儿压力的简单生活模式。
2024年,韩国新生儿数量为23万,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九年间首次出现停止下降的态势,不过,其0.75的生育率依旧稳稳占据全球最低的位置。
在韩国首都首尔,住房问题给年轻一代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套普通的公寓,其价格换算下来,相当于一个中产家庭不吃不喝连续工作20年的收入总和。
很多年轻人即便努力工作,也很难在短期内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而住房的稳定性往往是年轻人考虑组建家庭、生育子女的重要前提之一。
教育领域的竞争同样激烈到近乎残酷,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补习班、私人教师就成了不少家庭的 “标配”。
这些教育相关的支出累计起来十分高昂,将一个孩子从出生抚养至大学毕业,花费轻松突破数亿韩元,在这样高昂的生育和养育成本下,韩国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选择饲养宠物。
如今在首尔的街头,时常能看到有人推着宠物推车出行,相关数据显示,宠物推车的市场销量已经超过了婴儿车,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为了改善低生育率的现状,韩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其中包括为有一岁以下婴儿的家庭每月提供5000元的育儿补贴,为多子女家庭提供兵役减免的优惠。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
对于年轻人而言,住房价格过高、职场加班成常态等现实压力依然存在,这些压力不得到缓解,他们生育的意愿自然难以线万,这一数量相当于日本和韩国新生儿数量总和的4倍。
放开三胎、延长产假、发放育儿补贴等政策推出后,在农村及小城市得到了相对积极的响应。
与上世纪80年代每年2000万左右的新生儿数量相比,当前的数字仍处于较低水平。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高房价对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形成了抑制,住房贷款带来的压力使得不少人对生育三胎持谨慎态度。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15.6%,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超过 25%。
这意味着当前每5个中国人中约有1位老年人,未来这一比例可能变为每4人中有 1 位老年人。
有北京职场人士表示,工作与育儿的双重压力较大,若要提升生育意愿,需先改善职场加班等现状。
高房价、不断上涨的教育成本、职场中的压力等,是三个国家的年轻人共同面临的负担。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从数据的不同到发展趋势,背后有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个国家以及整个东亚地区,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平衡生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中国新闻网——2025.02.26——韩国2024年新生儿人数时隔9年止跌回升
中国新闻网——2025.06.04——日本2024年新生儿数量与总和生育率均创历史新低
央视新闻——2025.01.20——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增加,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特朗普称与日本达成一项巨大协议:日本接受15%税率,开放汽车、大米市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日本股市飙升,丰田股价大涨10%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全汉带来 VIC GD 系列电源:仅拥有 3 年质保的金牌非模组 ATX
铭瑄分享其首款 ATX 规格 AM5 主板 iCraft B850 瑷珈官方渲染图
荣耀MagicBook Pro 14轻体验:深度整合AI的生产力范式转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